江西日报:《江西,需要一座怎样的省城》
发布时间: 2020-07-03       点击数:3781

——南昌在彰显省会担当中寻找发展突破


图为俯瞰下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公园内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飘逸的“龙形”设计,充分凝炼了海昏侯国元素与汉文化特征。这是南昌以艺术之美激活山水人文的代表作品。通讯员 熊家福摄


  最近,随着一场“彰显省会担当,我们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讨论在南昌开展,省城南昌动作频频。

  短时间内,南昌陆续推出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十大工程、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十大文化重点工程和南昌人才十条,内容丰富、涉及广泛。

  作为省会城市,南昌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省人民的目光,引起全省上下的关注和热议。

  一直以来,南昌的发展进步有目共睹,但南昌产业不强、名气不响等众多问题,依然是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块块短板。特别是这些问题相互制约、彼此影响,形成了一个看似难以打开的结。

  南昌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南昌短时间开展的这一系列行动,隐含着新发展理念下的南昌人,在新时代开启的破题之法。


  大手笔,以艺术之美激活山水人文——一座城市就是一幅山水画卷,在魅力中显实力


  一边是水光潋滟,一边是狭窄拥挤,大自然赐予这座城市的美感,被一种老旧社区里的窘迫感所挤压。

  这是位于老城区东湖之畔的百花洲路留给南昌人的印象。然而,当记者于近日再次走进这里,扑面而来的却是一幅湖光、栈道、游人和城市小品交汇而成的水墨画。

  焕然一新的面貌,让群众连连点赞:“东湖的美,又回来了!”

  他们不会想到,未来的东湖,恐怕不只是一个“美”字所能概括的;他们更没发现,与百花洲路隔水相望的百花洲里,由国家一级导演、原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团长傅勇凡率领的一支国内顶尖艺术团队,已经在这里沉浸创作了一个多月。

  艺术家的目光,是要用艺术之笔,把南昌的青山绿水与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让东湖之美进一步蕴含灵气,让南昌之美舞动起来。

  这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程。

  毋庸讳言,南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虽被誉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却没有给这座城市带来应有的影响力。

  南昌人羡慕杭州、成都等知名省会城市的山水和人文。为此,南昌人也一直在努力地写好自己的山水和历史文章。扩建滕王阁景区、打造象湖景区、改造八一广场、建设军事主题公园、提升一江两岸风光带、开展水系治理……近年来,一系列景观、文化和生态工程建设,使南昌的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城市品位大为提升。

  但是,南昌的山水和人文依然缺乏在国内叫得响的实力。

  回看杭州和成都,他们的景观之所以独具吸引力,因为蕴藏着妇孺皆知的历史故事,走进城市就是走进历史;他们的人文之所以富有影响力,因为对应着目不暇接的历史遗迹,走进城市就是走进景区。南昌人发现,自己一直欠缺的,不是单纯的建设,而是这种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相互融合的深度、力度和广度。

  于是,以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和十大文化重点工程为抓手,南昌紧盯自己的优势资源,开始奋起直追。

  以绿色作“笔”,他们以公园为节点,将用120个公园广场,构建完善的城市公园体系;以绿道为纽带,将形成“四横、七纵、八环”的城市绿道网络系统;以“邮票绿地”为补充,把公园、绿道串联起来,将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以水系作“墨”,他们围绕“水城一体”,实现“一江三河串十湖”,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形成“抚水润豫章,赣江活洪城”的美景。

  以文化作“魂”,他们提升拓展滕王阁景区,将再现滕王雅宴;建设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将打造“赣鄱文化第一街”;完善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将突显“唐风宋韵”……

  山水相依、景城一体、诗情画意、宜居宜游。当这幅水墨画绘就之时,整个南昌就是一个景区,整个洪城就是一部史诗。

  从过去仅仅关注单纯改变城市形象的城建项目,到如今着眼于深度塑造城市灵魂的整体文旅开发,南昌正探索一条提升城市魅力的新路。东湖区委书记刘闯告诉记者:“城市建管思路的这一变化,让我们关注的焦点,从项目的技术水平,转到了艺术水准。正在全力打造的百花洲文化艺术街区,就深刻体现了这种全新的思路。”

  百花洲文化艺术街区的建设,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手笔。

  它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一个西起滕王阁、北至阳明路、南到中山路、东抵八一大道,约4平方公里的大景区;近期目标是建设一个东起苏圃路、南到中山路、西至百花洲路、北抵叠山路,约2平方公里的文旅街区。借助“诗、书、画、影”的谋篇布局,这里将以艺术之美、绣花之功,把淹没在高低裙楼中的文化瑰宝一块块剔出来,把散落在街头巷尾的文化碎片一个个串起来,巧妙地镶嵌到酒吧、咖啡馆、艺术餐厅、城市小品、石碑座椅等设施中,让街区的白天晚上、空中地面、东南西北移步是景、移步换景,犹如巴黎左岸、西子湖畔,尽显一座城市曾经的风华,使整个街区成为一个文旅综合体。

  未来,当悠扬的钟声响起,从流光溢彩的百花洲出发,万寿宫、滕王阁、绳金塔、八大山人、梅湖、海昏侯等一批文旅综合体,将把整个南昌串成一个人文自然景点有机联系、融合共生的大景区。

  以此为依托,南昌还将结合重点商圈建设,把夜间经济、品质会展、社区商业等现代服务业融入其中,让南昌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气息,又有琴棋书画诗酒花的高雅气质。

  一座具有如此魅力的山水之城、文化之城,将在提高南昌人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同时,加快推动南昌由旅游中转站向旅游目的地转变,既壮大旅游产业,又以更强大的城市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产业、技术、人才和资金在这里汇聚,使南昌真正成为一座实力之城。

  用魅力平添实力,江西人早就盼着省城能有这样的大手笔。


  大魄力,以战略眼光领跑全新赛道——一个产业就是一张城市名片,在实力中显活力


  在南昌着手绘就的这幅山水与人文的绝美画卷里,光是最灵动的舞者。就在这五光十色之中,蕴含着一个南昌产业的传奇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南昌LED全自主产业链的重要应用企业——中节能晶和照明。作为硅衬底LED技术的发明参与者之一,他们凭借着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助力搏击市场,但这家企业最初的市场开拓却并非想象中的一帆风顺。

  公司总经理陈昕告诉记者:“LED照明产业和很多产业一样,人才、配套、市场、信息都集中在沿海发达城市。南昌虽然拥有技术优势,但产业配套不完善、市场资源不丰富、市场信息不灵敏等问题,依然让我们的产品在竞争中面临不利局面。”

  他们面对的问题,也是南昌的产业在发展中面对的共性问题。目前,南昌虽然越来越多地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但受制于城市发展水平,难以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圈,外来企业大多把生产环节放在南昌,而把总部、研发、销售等更具产业价值和影响力的产业链两端,留在沿海发达地区。

  内陆城市如何才能实现产业突围?中节能晶和照明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陈昕表示,他们综合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之后,把目光投向了正在兴起的合同能源管理领域。

  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由此,他们从单纯的卖产品,转为卖服务,并进一步通过与上游芯片企业晶能光电的紧密合作,把技术优势最大限度地转换为市场优势,几年间就从这一市场的后起之秀,迅速成长为市场份额最大的龙头企业。

  如今,他们又准备借助市场优势,用一根集成了环境监测器、5G基站、安防摄像头、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多项功能的智慧合杆,切入新基建领域,把无所不在的灯杆,变成“城市大脑”无所不能的眼睛和鼻子,打开一个十万亿元级的庞大市场。

  抓住机遇、细分市场、果断换道、激发优势、大胆领跑。中节能晶和照明的突围之路,也是近年来不少中部地区城市的产业崛起之路。

  贵州,一个西南内陆省份,当数字经济在沿海发达地区风生水起之时,他们敏锐地寻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把数字经济中的大数据产业与独特的自然资源结合起来。一时间,以一座座“天然机房”吸引了众多数字经济领域的知名企业,成为我国重要的数据中心。

  合肥,一个曾和南昌发展状况类似的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当国产平板显示技术处于低潮之际,他们大胆投入、倾力扶持,最终迎来了产业的转折点。如今,他们更把这种手法运用到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展现出令人叹服的投资眼光。

  本地企业的先行,省外发展的示范,让南昌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前不久,南昌推出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并把“积极抢抓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牢牢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聚焦新经济、新业态、新基建,推动产业、资本、创新、人才深度融合,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作为整个行动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魄力决定动力。

  近年来,南昌先声夺人打造VR产业,以举办一年一度的世界VR产业大会为契机,打造世界VR产业中心。

  近年来,南昌扬优成势发展航空产业,以瑶湖机场为载体,引来了国产大飞机C919落地南昌。

  近年来,南昌全力以赴做强电子信息产业,以创新的“重资本、轻资产”招商,引进培育了欧菲光、华勤电子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使南昌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实现了90%以上的零部件本地配套,移动智能终端年产能在全国三分天下有其一。

  可以说,通过把自身的比较优势不断嫁接新经济、新业态、新基建,南昌立足江西、着眼中国、放眼世界,以战略视野寻找机遇,以过人胆魄抓住机会,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产业突破。

  然而,南昌要打造实力之城,依然缺少那“临门一脚”的爆发。

  爆发从何而来?采访中,专家普遍认为:坚持就是胜利。

  为此,南昌正围绕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集中精力、集中资源、集中优势、集中政策,盯住“领头羊”、瞄准“成长型”、关注“潜力股”,着力以更大的魄力、更强的决心,引育一批产权完善、品牌知名、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基地型、巨人型、领军型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提升大中小企业在同行业的地位和档次,不断聚集爆发的力量。

  与此同时,随着南昌在新的赛道上持续发力、不断领跑,“5G+VR”特色产业园、VR科创城、航空产业城、中医药科创城等一批高层次产业创新平台不断涌现。由此带来的城市实力的彰显,让一批高端人才汇聚于此,一批创新成果不断诞生。

  增实力,强活力。南昌正以更大的手笔,奔向产业爆发的临界点。


  大视野,以城市气质聚合天下英才——一项政策就是一份郑重承诺,在活力中显魅力


  城市的活力,最关键的是人才的活力。

  在南昌VR产业基地,汇聚了一大批国内外VR人才。然而,对于大多数VR企业来说,VR专业人才,特别是算法、内容制作和标准制定方面的高端人才,依然是最稀缺的资源。

  落户南昌的HTC威爱教育,虽然自身是一家专业从事VR人才培养的企业,但也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公司总裁吕云博士告诉记者:“为解决人才匮乏问题,北航软件学院在国内最早开设了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研究方向的软件工程硕士专业,每年培养40多名相关人才。我作为这一专业的副主任,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学生来南昌工作,但到目前为止,仅仅引来了一名学生,其他学生大多选择长沙、武汉、成都等城市。”

  虽然借助连续举办世界VR产业大会的东风,南昌在国内VR产业领域已小有名气,但为什么对这方面的人才依然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吕云坦言,除了南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薪酬没有优势,大家对南昌人才政策印象不深、了解不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他感慨地说:“我一直在南昌从事VR人才培养,都很难简洁明了地说出南昌人才政策的核心内容,更不要说很多对南昌并不了解的人。”

  一项人才政策就是一份郑重承诺,能否让每一名人才都清晰地感受到一座城市对自己的召唤,体现的是这座城市的视野。

  近两年来,在全国各地的人才大战中,南昌围绕“天下英雄城,聚天下英才”行动计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在住房、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倾力关怀,在待遇留人上缩小了与其他城市的差距。与此同时,在“强产业”的过程中,打造了一大批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平台,事业留人让一大批人才在南昌找到了人生追求。此外,通过“兴城市、优生态”,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高楼大厦、立体交通、绿水青山、书香气息、历史文化、文明新风,这些要素在城市里发生的“化学反应”,让环境留人有了更强的吸引力。

  数据显示,这一时期,随着南昌的城市气质在魅力、实力和活力的互动中愈发彰显,全市常住人口净流入量近14万人,反映出人才不断聚集的趋势。然而,与同时期长沙流入近80万人、郑州流入近50万人相比,南昌在规模上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表面上的差距在数字,深层次的差距在感情留人。

  人才不光关注政策的含金量,更关注它的内容是否贴心,兑现是否顺心,服务是否暖心。这需要南昌更多地站在人才角度,带着感情为人才设身处地地考虑。

  6月22日,为让南昌的人才政策更具个性化、更有针对性,实现每年吸引10万名大学毕业生、10万名技能劳动者来昌留昌工作的目标,南昌给这两个重点人才群体量身定制了“人才十条”,从十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南昌对人才的吸引力。这些政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力求简要、明了、管用,具有普惠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最关键的内容就是满足人才对生活补贴、购房补贴、创业贷款等较为迫切的需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支持兑现人才政策“一网查询”“一网通办”,最大限度地方便人才。可以说,南昌“人才十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才的期盼,体现了南昌新的作风、新的面貌,成为打造英雄之城的一股新风。

  当南昌以更宽广的胸怀拥抱人才,城市就在日益澎湃的活力中,彰显出自己的魅力。在从事AR和VR内容研发及应用建设的南昌科骏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小兰高兴地告诉记者,公司最近迎来了几名从沿海发达地区回流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加盟,将有力推动公司VR资源云管理平台的开发和建设。在HTC威爱教育,他们正联合华东交大、江西理工、九江职院等高校,依托VR教育联盟,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加大力度培养既有理论储备,更有实践经验的VR本地人才。由于契合企业需求,许多大学生还没毕业,就被VR企业一抢而空。

  南昌努力打造的创业之城,正让越来越多的人才一见倾心。


专家观点:


城市的定位与更新

南昌市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徐建军


  南昌市彰显省会城市担当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是一个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过程。山水之城、实力之城、文化之城、创业之城、英雄之城的打造,是一个面向未来、见仁见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过程,是新时代南昌的定位与更新再造过程。

  定位——城市定位是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取向和发展模式。打造“五城”,是南昌历史使命的高度体现;是南昌在国家战略布局和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在打造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内陆双向开放高地建设中,勇争先锋的生动写照。这不仅是南昌的需要,也是江西的需要。

  再造——南昌集聚着全省大多数创新资源,但现代服务业及新业态发展欠佳,要大力发展高端服务功能,以生产组织职能和消费职能引领全省发展。致力于由单中心的都市向多中心和区域化都市圈“强心”转变,向网络型空间结构和网络化空间联系进化,逐步消除区域内市场壁垒,努力扩大城市规模和人口承载力。

  起点与路径——“五城”建设的起点是抓住新基建建设,契合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浪潮的新机遇,有序开启数字生活、数字治理、工业柔性生产、安全基础数据中心等巨大的投资需求。路径是将经济增长转到激发结构性潜能释放上,大力培育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参与全国、全球产业链的核心能力、核心要素,培育创新生态,瞄准城市生活品质,提升人文关怀和国际吸引力。


记者手记:


  “五城一体”解开南昌发展之“结”


  南昌近期陆续推出的一系列“十大”工程,主线明晰,始终紧紧地围绕着“山水之城、实力之城、文化之城、创业之城、英雄之城”的塑造。这当中,山水之城、文化之城解决的是城市魅力问题,实力之城瞄准的是城市实力问题,创业之城、英雄之城紧盯的是城市活力问题。有魅力就能增强实力,有实力就能激发活力,有活力就能提升魅力,“五城”由此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果把南昌面临的发展不足问题,比喻成一个难以打开的结,“五城一体”则提供了一种新的破解之道。这是省委书记刘奇对南昌提出的“彰显省会担当”的最新要求激发的重要突破,也是南昌开展“彰显省会担当,我们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讨论凝聚的重要共识。

  然而,要让“五城”带来的魅力、实力和活力真正联动起来,形成相互推动的合力,南昌依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他们意识到,在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大南昌都市圈”当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没有大手笔,就无法形成可以与其他城市相媲美的城市魅力;没有大气魄,就无法形成可以与其他城市相抗衡的城市实力;没有大视野,就无法激发可以与其他城市相角逐的城市活力。

  瞄准“五城”,就要不断做大“五城”。并不具备全方位优势的南昌,唯有集中资源、集中精力,以田忌赛马的策略放大比较优势;唯有全心全意、心无旁骛,以愚公移山的信心咬定发展目标。

  这就是一个能彰显省会担当的南昌。


(来源:江西日报;记者:殷勇)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技术支持:百恒网络
版权所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 赣ICP备16008992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49号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门票预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