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要这样发展!
发布时间: 2021-06-07       点击数:3625

      6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其中对博物馆事业发展提出了规划和要求。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论坛中作主旨报告发言,报告内容全面而丰富,既对我国博物馆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并对博物馆的发展成就与特点进行系统的总结。面对博物馆发展趋势,立足当下,以期博物馆未来更好的发展。


      以下为李群部长所作主旨报告内容。


      各位同事、各位嘉宾,非常高兴与各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相聚北京,共同参加“博物馆的未来”主题论坛,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就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深入交换意见,共谋新时代博物馆未来发展之道,共商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之策。


李群部长在主题论坛中发言


1总结 “十三五”时期博物馆发展情况


      中国的博物馆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总书记多次视察文博场所,并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指示和批示,亲自部署推动博物馆改革发展,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我国博物馆的备案数量由4692家增长至5788家,可以说每两天就有一家博物馆诞生。增长率是23.4%,年均增长率4.3%,总量已经跃居全球前五位,即美国、德国、日本、中国、俄罗斯。这为世界博物馆发展注入了中国的强劲活力。


      5788家博物馆当中,一二三级博物馆是由764家增长到1224家,增长率60.2%,高品质的博物馆增长速度高于总量。免费开放博物馆由4013家增长至5214家,增长了29.9%。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增长非常快,由“十三五”的1090家增长到1860家,这个增长率70.6%。博物馆陈列的展览数量,由21154个增长至29596个,增长39.9%。参观总人数由7亿人次增长到12.3亿人次,增长率75%,这个数字是以2019年的峰值为依据,因为去年的数据没有太大参考价值。未成年人参观博物馆的人次,由2.2亿人次增长到2.9亿人次,增长率31.1%。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到博物馆去成为中国社会的新风尚。


      五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在不断完善,体系布局在不断优化,社会功能不断彰显。我国从世界博物馆大国向世界博物馆强国迈进的步伐十分稳健。


2梳理博物馆发展成就


      过去这一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斗争的重大成功。面对战疫情、战复工、战脱贫、战洪水,去年一系列的大战大考,全国博物馆人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中国博物馆迅速恢复、稳步发展,为世界博物馆事业贡献了中国的智慧、中国的方案。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第一,以人为本,全力打好防疫攻坚战。


      疫情暴发后,全国包括博物馆系统听从总书记、听从党中央指挥,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各地博物馆采取了有力措施,24小时内全国五千多家博物馆陆续向全社会停止开放。随着疫情防控的有效落实,各地博物馆在陆续地通过网上实名预约、总量控制、错峰分时等措施减少人员聚集,我们国家的博物馆运营开放逐步地恢复,观众们开始重新走进博物馆,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度过最艰难时期。去年博物馆参观总人数达到5.4亿人次,全球平均闭馆时间最短,截至目前全国没有发生一起因博物馆人员聚集造成的疫情传播,全国博物馆行业没有出现一例疑似或确诊病例。同时我国博物馆人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到社区、到抗疫一线开展防疫物资的募集发放,通过博物馆平台宣传防疫知识、开展抗疫见证物的收集、展示工作,践行责任担当,弘扬抗疫精神。


      第二,深化改革,努力完善顶层制度设计。


      为加快新时期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统筹规划,近日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博物馆下一步的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为推进博物馆资源更好地融入教育系统,特别是教材教学的重要补充,我们与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为实现非国有博物馆民政登记管理与文物备案管理的有效衔接,我们已经与民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非国有博物馆备案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任务,指导推进全国1051家博物馆建立了理事会制度。


      为了引领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修订印发《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标准》,指导中国博协进行了新一轮的定级评估工作,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占比扩大。为了进一步完善博物馆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机制,部署开展了全国博物馆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的检查,这使博物馆的事业前进步伐惠及每一个计策博物馆。为指导博物馆坚持受正创新,加强馆藏文物当代价值的挖掘阐释,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作用,组织实施了2020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推介活动,集中推介了“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文物精品展”等一大批优秀的展览项目。


       第三,优化供给,大力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的博物馆发展有几个特点:一是博物馆的体系布局在不断优化,非国有博物馆、行业专题博物馆快速增长,类型丰富、主题多元的博物馆体系初步构建,以省级和重要地市级博物馆为骨干,基层中小博物馆为补充,一个均等化、广覆盖的博物馆发展布局基本形成。博物馆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在日益彰显。


       二是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在不断增强,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博物馆进校园的项目在稳健扎实开展,每年两亿多未成年人走进博物馆,各类弱势群体和低收入者也能够平等享受博物馆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通过流动博物馆等形式,博物馆主动将展览和教育活动送到社区、送到学校、送到部队、送到乡村、送到边疆地区,普惠均等日益成为新时代博物馆的显著特征。


       三是博物馆传播辐射力在不断地拓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在博物馆的推广应用在日益加快,智慧博物馆建设方兴未艾,文创产品引领国潮消费新时尚,国家宝藏、博物馆说、如果国宝会说话这些节目都在热播,博物馆日益成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多彩元素。



3关注博物馆发展新趋势、新特点


      各位同事、各位嘉宾,新冠肺炎疫情现在还在全球蔓延,使各国博物馆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在这场危机中我国博物馆人与世界博物馆人一道努力探索、共克时艰,加快推动博物馆行业的恢复与重塑,也呈现一些新趋势、新特点。


      首先,服务需求有新变化。疫情催生了博物馆线上需求和服务。随着数字化资源的整合开放,云展览、云直播服务急剧增加,博物馆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融合加快。博物馆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具体反映在:


      一是博物馆提供的场所、场馆、展览、藏品、虚拟展示向公众分享数字化的资源。


      二是利用社交媒体来传播资讯,组织线上活动,博物馆对社交媒体的利用也在明显增加。


      三是采取在线直播和观众进行直接沟通,疫情发生后近半数博物馆都开展了直播业务,博物馆与公众对话内容、形式更加多样、更加生动、更加有趣、更加贴近民众生活。


      其次,管理方式有新调整。博物馆的运营管理更加智慧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管理方面,博物馆远程办公、线上培训、网络会议成为常态,提升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质量。二是对外服务运营方面,预约参观制度得到广泛地应用,智能导览软件、智能防疫宣导机器人等等手段层出不穷,在我们博物馆率先应用。公众参观博物馆更加高效便捷,满意度也在提高。


      其三,社会作用发挥有新拓展。博物馆社会功能在进一步彰显,与所服务社区的联系在明显加强,博物馆本地观众比例在快速上升。文化需求本土化现象更加明显,部分博物馆将注意力回转到自己服务的社区、区域或城市,打造更多具有本地特色的内容和服务,推出更多面向本地居民的社区活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文化体验。依托博物馆搭建起居民文化交流、情感交流的社交平台。


      现实的关切和人文的关怀更加明显。博物馆行业更加关注正在发生的历史事件,如征集抗疫物证,对集体记忆进行保存与阐释。更加关注社会公平与平等,把目光更多投向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积极推出青少年教育项目,依托适合老龄化社会服务,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了更为积极的作用。

      

      这些主要的趋势和新特点需要博物馆人进一步地科学研判,主动应对、主动作为。坚持正确的博物馆发展方向。疫情加剧或者催生了世界经济形态、科技应用、社会关注、公众心理等等的变化,进一步改变和影响着博物馆的发展环境。所以要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博物馆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站在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的政治高度,进一步认识博物馆工作的历史使命、政治使命,始终坚持党对博物馆事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结合市情、国情、社情把握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特点和发展定位,切实加大博物馆改革发展力度,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坚持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中的重要作用。


      要坚持改革促发展。2018年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有部分省市也陆续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和落实举措。近日,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搭建新时代博物馆事业改革的框架。可以说,当前我国博物馆事业改革发展的思想基础、政策基础、实践基础、群众基础更加坚实。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博物馆发展仍然存在着在文物资源的阐释、利用不够,基层人才队伍比较薄弱,部分文博单位的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水平不高等等突出问题,需要我们通过改革的办法求真务实、解放思想,直面重点问题,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要坚持开放共享。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新时代博物馆要从场馆和藏品管理者,变为基于文博资源和社会生态圈的构建者、组织者、经营者,既要进一步强化博物馆的主体作用,也要发挥各行业协会开放合作的协同作用。坚持共享与融合发展,积极整合行业内外的资源,向社会公众更多地开放,凝聚起更多力量和广泛参与,更好地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实实在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4展望博物馆未来发展


      各位同事、各位嘉宾,“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疫情给博物馆的挑战是严峻的,是现实的,甚至可能是长远的,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国博物馆人必将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在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共同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博物馆的强国。对此我再谈几点认识。


      首先,面向未来,博物馆要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博物馆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深入挖掘研究历史文化的内涵,讲清楚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推出一批建党百年的主题线上线下精品展和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还要配合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加强对重大题材类博物馆建设,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策划推出一系列主题鲜明、传播力强的展览,持续推进博物馆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乡村,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共同呈现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谱写多民族统一国家华丽篇章。


      面向未来,博物馆还要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国家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积极参与城乡建设和区域协同发展,推动博物馆聚集区域,建设博物馆之城、博物馆剧目,努力打破传统博物馆就是“展馆+藏品”这样相对单一化的模式,建成一些多元化、动态展示乡村自然、人文特色资源的主题博物馆。激发乡村文化遗产的活力,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坚持推进博旅融合,始终把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通过“博物馆+教育+旅游+文创”等有机融合,实现博物馆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功能互补,要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加强馆藏文物资源的整合和数字化保护利用,继续探索与5G、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融合发展,有序推动文物资源的开放共享,完善博物馆资源授权服务,形成一批独具特色、价值突出的博物馆文化IP,努力助力文创设计和产业发展,激发创新创造潜力。


      面向未来,博物馆还要致力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应当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强化博物馆社区文化的价值体现。结合社区条件、特征和需求,从内容提供、分享交流、运营服务等方面拓展社区居民参与评审,探索社区参与式的博物馆建设,推动博物馆全方位深层次地融入居民生活。还要彰显教育功能,坚持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理念,加强博物馆作为知识生产和传播机构的功能属性,继续加强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的衔接互动,促进博物馆资源与学校课程深度融合,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实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还要更加优化服务供给,针对多层次多元化需求,推动博物馆与新技术的创新融合,全面加强智慧博物馆建设,完善博物馆的云展览、云课堂、云直播平台,推出一些个性化、高品质服务,全力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面向未来,博物馆还要致力于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后疫情时代,世界单边主义、民族主义情绪有所抬头,多元文化、多边秩序也受到冲击,博物馆在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独特作用更加凸显,所以要通过促进文明对话、增进民心相通,推动建设和平繁荣、平等开放的社会,是新时代博物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要走出去,让博物馆成为展示真实的、立体的、全面中国形象的一个舞台,彰显中国风貌、中国声音的窗口。要从文物外展走向理念输出,让中华文明与世界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精神指引和强大引力。


      要引进来,使中国博物馆成为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平台,不同国家和人民相向而行的桥梁。通过联合策展、项目合作、人员交流等方式积极引进世界上优秀博物馆教育与文化项目,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精神文化生活,共享人类文明成果。通过对国际博物馆先进经验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凝注成中国特色博物馆发展理念,让博物馆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亮点,让中国博物馆成为世界博物馆发展的焦点。要结硕果,充分发挥我国博物馆在管理技术、专业等方面优势,紧密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积极支持欠发达地区博物馆文物保护、数字化建设、专业人员培养、展陈教育等工作,推广我国博物馆的成功经验,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促进民心相通,美美与共。


来源:国家文物局官网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技术支持:百恒网络
版权所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 赣ICP备16008992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49号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门票预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