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考古遗址公园承包你的秋日文化时光与浪漫假期
发布时间:2025-09-29

长假即将来临,你准备好了吗?在“文博热”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游考古遗址公园已经成为旅游新时尚。随着今年6月新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的公布,目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有65家,分布在全国22个省(区、市)。

金秋美景配上丰富多彩的展览、寓教于乐的活动,历史遗迹伴着草坪、湖泊。有些考古遗址公园坐落在繁华都市,早已化作点亮城市旅游的“金名片”,也是city walk的不二之选。还有些虽地处偏远、交通不甚便利,但静谧安逸,不仅是放松好去处,也成为自驾游的首选地。

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2018—2022)》显示:“五年来,55处公园举办社会活动4733项,展览活动367项,五年累计游客达1.46亿人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4年度运营报告》公布数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将考古遗址公园纳入保护体系……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门票收入18.33亿元,全年接待游客总量达8871.58万人次,同比增长32%,春节、五一、十一期间接待游客均超过1400万人次。”

可见,自2010年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布以来,作为符合我国国情的大遗址保护利用模式和成果,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以多样化的保护利用成果,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热度不减 “文博热”代际传承

自然景区、名胜古迹,这些固然是传统旅游的热门与首选地,但在文博热持续升温下,不少人更青睐于参观博物馆,更有一些年轻人则选择了考古遗址公园,他们走向遗址现场,脚踏实地与历史对话、感受其魅力,为精神世界添一顿“营养餐”。从统计数据来看,在文旅市场盛况下,“遗址热”已远远超出预期。有行业专家分析,“80后”“90后”高占比的亲子文博游成为当下新趋势,这反映出爱逛博物馆、看遗址的“80后”“90后”正带领着他们的子女迈进文博大门,相信这种对历史文化的喜爱也将代际传承。

2023年底,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牛河梁遗址被确定为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典型代表遗址。2024年秋季,牛河梁遗址相关内容编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牛河梁遗址由此受到初中生及家长们的青睐,有的家长萌生“跟着教材去旅行,带娃打卡初中历史书”的想法,也有中学生按图索骥而来,想置身于书本的取景地看看。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地一探究竟后,遗址中“坛庙冢台”四位一体的祭祀建筑群,构建起完整的宗教礼仪体系。残存的泥塑女神头像双目嵌玉,威严神秘,是红山先民对女神的崇拜,也昭示着当时高度发达的社会组织形态。玉猪龙、玉凤等精美玉器,构建起中国最早的“玉礼制”,为后世礼制文明奠定了基础。祭坛的同心圆结构、北庙南坛中轴线的建筑布局,彰显着古人卓越的空间规划与美学理念。

红山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历史价值,成为广大师生探索中华文明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重要篇章。牛河梁遗址管理处处长张雪深感客流量比过去有了显著增长,她说:“遗址公园经过全面升级改造,呈现出优美舒适的园区环境。在博物馆内,珍贵文物与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全方位激活游客的感官体验。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不仅是考古遗址保护与展示、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观,更是为公众提供分享考古科研成果和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

除了打卡教科书,也有人忙着打卡“新晋”世界遗产。今年7月,“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60项世界遗产。西夏陵是西夏时期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为中国历史上党项创立并延续近200年的西夏及其君主世系提供不可替代的特殊见证,实证了公元11至13世纪西夏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提供特殊见证。

西夏陵3号陵

据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文物管理科科长任秀芬介绍,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博物馆+遗址现场展示”为主的价值阐释体系,以1、2、3、4、6号陵为遗址现场展示重点,在不同点位对陵园布局、选址特点、陵寝制度、生业方式、交流交融等方面各有侧重进行展示。西夏陵博物馆则以《西夏历史文化展》《西夏陵遗产价值专题展》为基本陈列,展出文物3000余件,全面展示西夏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社会经济及西夏陵遗产价值、保护历程。

正如一位游客在留言簿里写道:“西夏陵是银川行最喜欢的一站。这里的沉浸式体验堪称惊艳。博物馆展厅规模可观,如同一部立体史书,以完整的展陈体系呈现西夏学的丰硕成果,甚至现场还有考古手记供翻阅研读,非常适合对西夏史感兴趣的朋友专程前往。”

当考古学逐渐走出象牙塔、走进公众,考古遗址公园又何尝不是从围挡的考古重地摇身一变,成为无字天书般的公众课堂。摒弃“走马观花”式旅游,向精神层面回归。用脚步去丈量历史遗迹,去探寻和聆听历史回响。可以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内涵和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契合了人们对内在精神和文化价值的追求。

贯古通今 在公园里感受考古

位于湖北武汉黄陂区的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带着女儿在草坪上玩耍的张先生对记者说:“近期我来了两次盘龙城遗址公园,参观了新展,还带女儿去大草坪晒了太阳。这种遗址公园很有野趣,不仅开阔、湖泊也大,总之和市内小公园有不一样的美。你看这些红土,就挺有感觉,仿佛回到史前社会一样,看似什么都没有又好像什么都有。”

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的盘龙城遗址,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是长江中游商代前期规模最大的城市聚落。陆续发现有城垣、宫殿基址、贵族墓葬等重要遗迹,揭开了探索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序幕。如今的盘龙城既保护又展示,是一处集遗址保护、考古研究、文化展示、旅游休闲、教育科研于一体的城郊型考古遗址公园。

盘龙城宫殿基址复原展示效果(俯拍)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原院长万琳向记者介绍,为配合国庆中秋双节,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推出了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璀璨长江”文博展览系列活动重磅项目“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展览精选长江沿线9个省份37家文博单位馆藏的长江文明相关文物精品160件/套,串联长江流域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明发展历程、器作工艺特色与艺术成就,呈现长江古代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除了精心策划的展览之外,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围绕长江文明溯源和国庆中秋佳节还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社教研学活动。从科普基础漆艺知识、感受传统工艺美学、激发文物保护意识的《漆彩遗珍》社教课程,到让孩子们通过手作体验古人美学与劳动的小小匠人市集,再到“他乡遇故知”的线上打卡活动,各式各样的活动满足不同年龄公众的博物馆求知和沉浸体验需求,不仅丰富了民众的假期生活,更以多样化的形式传播了长江流域古代文明,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这一璀璨文化。

创意助力 科技添彩 这个假期奔赴一场跨时空的文化之旅

站在汉魏洛阳城的遗址上,仿佛打开了平行时空的隧道——白马寺齐云塔的释源香火、汉魏故城夯土城墙的沧桑、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的恢宏线条、远处洛阳现代高楼大厦的高耸轮廓,在同一画面中交织。有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一眼千年,洛阳的时空折叠机位就在这里。”

远眺汉魏故城遗址的千年轮廓,历史的厚重与田园的生机交相辉映。“即将到来的国庆中秋假期正值秋收时节,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公园内的矮化作物迎来收获期。为让市民游客深度感受遗址与田园交织的独特魅力,汉魏农场将于十一假期开放花生、玉米采摘体验区。游客可亲手挖黑色花生、掰金黄玉米,在劳作中触摸传统农耕文化。”洛阳汉魏隋唐都城遗址保护中心主任吕劲松向记者介绍。“我们希望通过不断优化大遗址保护利用模式,探索大遗址保护与农文旅研学、文创开发、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路径,让大遗址在保护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如是形容神都洛阳之沧桑与辉煌。闻名遐迩的洛阳定鼎门,是昔日隋唐洛阳城的郭城正南门,至今已1400余年,也是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重要标志。据悉,十一期间,定鼎门中门道将限时开启,游客可沉浸式穿越隋唐城外郭城正南门进入城内,感受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繁华情形与宏大磅礴的中轴气象,将“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化作可触可感的文明现场。

“节日期间,金沙遗址博物馆内安排了多场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欢迎成都市民以及各地游客前来参加。”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介绍,3场沉浸式文化体验包括以“苏轼邀你赏月”为核心、复原宋代中秋雅集场景的“寻香金沙・青韵雅集”“古蜀薪传,共护文明”文艺演出以及“寻艺金沙•非遗体验”。此外,金沙遗址博物馆还将联合成都市点亮微心愿血液病儿童中心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开展“文化+手工+关爱”主题公益活动,丰富患儿节日生活,让小朋友们在病房中也能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欢乐与人文关怀。

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全景

安吉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鸟瞰(局部)

“好不容易有个假期可以出门,但又不想去热门景点人挤人,两个小时的车程就来到了安吉的绿水青山间,遛娃放松的同时还能和孩子一起学习考古知识。”来自上海的吴女士对安吉考古游评价颇高。安吉古城遗址博物馆馆长柯安顺介绍,在即将到来的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安吉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首次把考古叙事转化为实景剧本。同步开放的“探越雅集”把修复陶片、竹简拓印、竹编非遗搬进考古现场,百米画卷、萌宠牧场、稻田小火车等项目让“研学”与“遛娃”兼得。此外,园内的“八亩墩越王陵”保护展示馆经数字化改造升级后已全面对外开放,借助3D建模,VR、AR等虚拟技术再现文物背后的考古发掘故事和古越国历史文化。

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引导牌

随着凌家滩遗址公园的主题绘画创作,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诗歌颂、黑陶艺术课,贾湖考古遗址公园的“狩猎体验”,国庆趣游石峁等活动,我们看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超越考古范畴,各方面要素综合发力持续推动着“考古遗址热”,展现着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一声声讲解在承载着千年历史的考古遗址公园内伴随着一批批游客来了又去。

如果说,博物馆以展示可移动文物为主,那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则是以大遗迹为载体,更多地展示着遗址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内涵,既有文物,也有遗迹现场。它不仅可以对遗址原貌进行真实性的展示,展现其拥有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艺术审美等基础价值,更能将其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为公众听得懂、看得明、说得清的“中国故事”。诚然,从沉睡到苏醒、从传说到信史,架起古今的对话桥梁,让普通百姓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成为中华文明传承的参与者与守护者,这始终是考古遗址公园孜孜以求的目标。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